學校簡介
茂縣中學是阿壩藏羌自治州第一所高中,學?,F占地82500平方米,分為高中教學區和初中教學區,有教職工234人,學生2900余人,有56個教學班,是全州規模最大的一所高中。 茂縣中學成立于1941年。至2003年,茂縣中學共畢業53屆高、初中學生,向高校輸送合格人才6000余人。
辦學歷史
她的前身是茂松理汶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在城南狀元橋海會寺內,面積250平米,有四縣送來的21名學生,12教職員。
1946(民國35年)學校改由茂縣單獨設立,更名為“茂縣縣立初級中學”。
至1949年(民國38年),辦18個初中班,同年經四川省政府批準開始招收高中班。1950年,茂縣解放。同年2月,人民政府接管“茂縣縣立初級中學”,并更名為“茂縣中學”,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1958年汶川,理縣,茂縣三縣合一,茂縣中學因此更名為“茂汶一中”。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茂縣中學也受到很大沖擊,學校的教學秩序無法正常維持。
1976年,粉碎”四人幫”,茂縣中學終于迎來了新生。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學秩序走向正常,教學質量也日漸提高,1978年10月16日,茂中被確定為阿壩州重點中學。
1988年學校正式改用原名“茂縣中學”。
幾經風雨的茂中終于走上了穩步發展的道路,并成為阿壩州教育的中堅力量。他們中有考取清華、北大、復旦、川大等名牌大學的;有出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博士生導師的(如留美博士、博士生導師劉國恩);有擔任省、州、縣各級領導的(如國家民族教育司副司長、原省教委副主任周旺云);有大學教授、科研專家、企業家、藝術家、(如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系主任、歌唱家廖昌永);有羌鄉山寨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
六十多年來,茂縣中學培養各類人才逾萬人(少數民族占85%),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著自身的才能,為國家做貢獻,為羌民族添光彩。在治理整頓,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茂縣中學不斷加強體育教學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1991年阿壩州業余體校田徑隊落戶茂中,充實了學校田徑隊的實力,在州、省和國家的各類運動會上都取得優異成績。因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我校1997年成為四川省首批校風示范學校,近十年來多次被評為國家、省的“體育先進集體”,2002年又被評定為“阿壩州示范性高中”。
1995年建校之初,條件十分艱苦,全校師生克服重重困難,銳意創新,短短的6年,學校已經初具規模:1999年阿壩州業余體育協會也在該校正式掛牌,2000年的初中畢業會考還出現了州狀元,有良好的社會效益。這樣充滿活力的新興力量與經驗豐富的茂縣中學的攜手,必然會創造出新的奇跡。
文化傳統
學校有一個精誠團結、作風嚴謹、勇于開拓、善于管理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兢兢業業,熱愛學生,長于教學,勇于創新的教師隊伍,他們攜手并肩,齊心協力,緊緊抓住阿壩州要建設成為“模范自治州”,茂縣將建設成為阿壩州中心城市的歷史機遇,與時俱進、努力奮斗,使茂縣中學成為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幟。
在實踐中,學校以“和諧、自主、發展、創新”為校訓;以“以德治校、育人為本;質量立校、學生為本;科研興校、教師為本;全面提高、發展個性”為辦學理念;堅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新”,“為學生創造一個最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在管理上要求行政管理人員做到“齊正、嚴、實、活”、要求教師做到“精、勤、愛、嚴、幫”、要求學生做到“精、敬、凈、競、進”,規范學校管理制度。同時繼續保持茂縣中學體育教育的傳統特色,注重加強藝術、英語、數學的特色教學,以電化、實驗、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手段,并使之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為推動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合并后的茂縣中學修建了能容納1200人的住校學生公寓、師生飯堂。新裝備的微機室、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校園網絡、語音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圖書館也都達到了四川省示范性高中評估標準的要求。
辦學理念
以德治校、育人為本、質量立校、學生主體、科研興校、教師為本、全面提高。
教育理念
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新、為學生創造一個最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