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國有公辦的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坐落在太湖之濱——江蘇省無錫市,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江蘇省與教育部共建的“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區”的試點項目院校;入選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江蘇省卓越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雙高計劃”第一類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A檔)。
學校前身是1959年3月原國家農機部創辦的無錫農業機械制造學校,2012年學校與江蘇大學聯合舉辦高職本科教育,培養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12月18日,教育部、財政部發文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單位名單”,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前十名(A檔),進入國家“雙高計劃”第一方針。
截至2016年9月,學校有中橋、太湖兩個校區,占地850多畝,建筑面積34.6萬平方米;資產總額11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9億元,圖書館藏書85萬冊;設有13個教學單位,開設專業58個;有全日制本??粕土魧W生12800多名,教職工800余人。
歷史沿革
1959年3月,原國家農機部創辦無錫農業機械制造學校。
1979年3月,學校下放至江蘇省機械工業廳,無錫農業機械制造學校改名為江蘇省無錫機械制造學校。
1991年,無錫市機械工業聯合職工大學并入學校。
1994年10月,學校被原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10所試辦五年制高職的學校之一。
1999年7月,學校經教育部批準獨立升格為普通高等??茖W校,更名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江蘇省教育廳。學校是國家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敝?。
2006年12月,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列為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绷㈨椊ㄔO單位之一。
2012年,學校與江蘇大學聯合舉辦高職本科教育,培養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優質??聘叩嚷殬I院校。
院系專業
截至2016年9月,學院設有設有機械技術學院、控制技術學院、物聯網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汽車技術系、外國語言文學系、藝術設計系、基礎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研究部、體育部、工業中心、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13個教學單位,開設專業58個,其中本科專業6個。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學?,F有教職工800余人,學校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專任教師中有教授50余名,博士近100人。其中,國家教學名師2名、省教學名師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5個,聘有楊叔子院士、姚建銓院士等高層次專家學者和顧秋亮、黃成等大國工匠、技能大師為兼職教授,30多名外籍教師常年在校任教。
教學建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開設有與裝備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相適應的專業53個,其中本科專業6個。擁有教育部教改試點專業2個、首批國家示范專業4個、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高校品牌專業2個、省高水平骨干專業5個、省重點建設專業群4個、省品牌與特色專業8個,全國機械行業品牌與特色專業3個。學校主持建設數控技術和物聯網技術2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并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3門,國家規劃教材36部。
學校榮譽
學校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省文明單位”“省高等學校文明學?!薄笆〗虒W工作先進高?!薄笆〗逃瞬畔冗M單位”“省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先進學?!薄笆「叩葘W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省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合作交流
2004年,學校成為總部設在美國的社區學院國際發展聯盟(簡稱CCID)的第一個中國成員單位,2012年CCID在學校成立了中國分中心。
截至到2015年年底,學校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留學生總數達80余名。10月12月,承擔了印尼蘇門答臘省師資培訓中心教師培訓任務。10月16日,第三屆海峽兩岸高等職業教育校長聯席會議學術年會在校舉行,并獲批2015年無錫市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教育合作項目。
截至2016年9月,學校與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丹麥、韓國、印尼、臺灣等1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20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美國、丹麥、澳大利亞合作開辦專業。2014年招收首批國際留學生,有來自加納、利比里亞、伊朗、印尼等9個國家的留學生在學校學習。
科研平臺
截至2020年4月,學院有省級研究中心3個,江蘇省教育科研類科普教育基地1個,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蘇高?!扒嗨{工程”科技創新團隊培養對象2個,無錫市科技公共服務平臺1個,校級研發中心6個。
科研成果
截至到2015年6月,學校申請專利119項,其中發明28項,實用新型68項,外觀4項,軟件著作權19項,吳慧媛老師負責的《電梯補償鏈包覆層塑料異型材擠出模具優化設計》項目獲2015年度政策引導類計劃(產學研合作)--前瞻性聯合研究項目立項。
2015年,學校共申報縱向課題238項,獲得各類縱向課題70項,申獲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產學研前瞻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省社科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級項目十余項,申報專利358項(其中國際2項,發明65項),獲得專利147項(其中發明5項),首次獲得工業與信息化部行業標準2項。 2015年開展橫向科研課題82項,“四技服務”到賬資金總額951.84039萬,全年縱、橫向課題合計到賬資金為1268萬元。
截至2016年9月,學校年為社會、企業培訓3萬多人次,為中小企業完成技術服務項目近百項。教師年完成200多項專利,其中部分專利已向企業成功轉讓。學校申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以及省自科、省社科在內的部級及以上項目近40項。累計各類專利申請量達到310件,授權214件,成功轉化8件專利。累計獲得各類獎勵資助金額達47萬元。
校園活動
2014年,學校組織了主題教育活動:校團委組織開展了大學生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學業幫困、宿舍衛生消毒、節水宣傳、知識競賽、環保公益等總計服務項目72項。校園活動:組織開展青春文化節;第十七屆“五四科技文化藝術節”。社團活動:指導社團聯合會開展蠡溪書畫展書畫展、無錫市高校交流筆會、太極協會第三屆太極拳比賽等20余項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志愿中國”、“筑夢中國”、“青年影響社會”、“青眼觀察”和“少年中國”五個系列主題共20個志愿服務項目。創新創業活動:校級創新項目立項70個、省級創新計劃申報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