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榆林中職旅游專業的教學質量,最簡單的方法是看學生能考取哪些證書。這幾所學校不僅保證學生拿到基礎的導游證,還吧 能考取會議服務師、研學旅行指導師等含金量更高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些證書在就業時就是實實在在的競爭力。

初中畢業讀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后好就業嗎?
行業抗風險能力在疫情后顯著提升?,F在旅游企業普遍建立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從業人員也掌握了短視頻營銷、云導游等新技能,這使得行業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大大增強。
中職學校旅游與管理專業招生條件
基礎教育:初中階段完整學籍檔案
身體條件:身高女生≥155cm/男生≥165cm(特殊才藝可放寬)
文化基礎:語文、英語單科成績不低于60分
儀容規范:無可見部位紋身及夸張染發
發展評估:通過職業適應性面試
榆林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中職有哪些
榆林職業教育中心
榆林職業教育中心是一所綜合類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多年。學校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配備模擬導游實訓室、酒店管理操作間等設施,幫助學生掌握旅游行業基礎技能。課程設置涵蓋導游基礎知識、旅游市場營銷、景區管理、服務禮儀等內容,并引入地方文化特色課程,如陜北民俗文化介紹,強化學生的本土文化認知。
學校師資力量較為雄厚,專業教師團隊由行業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和外聘企業導師組成。近年來,學校與榆林市內多家旅行社、星級酒店及重點景區建立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實地實習,部分學生通過實習獲得留用機會。此外,學校積極鼓勵學生考取導游資格證、茶藝師證等職業技能證書,提升就業競爭力。
在校內活動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常參與市級技能大賽、文旅節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多次在省級中職生技能比賽中獲獎。學校還開設職業規劃講座,邀請行業專家分析旅游市場動態,助力學生明確發展方向。
榆林能源工程職業技術學校
榆林能源工程職業技術學校以能源類專業為特色,同時開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復合型旅游人才。該專業結合榆林能源工業與旅游資源,課程中融入工業旅游、生態旅游等特色模塊,例如“煤炭文化研學旅游策劃”“陜北紅色旅游線路設計”等創新課程,突出地域產業融合優勢。
學校硬件設施完善,建有數字化旅游實訓中心,包含虛擬景區導覽系統、旅游大數據分析平臺等設備,幫助學生熟悉現代旅游服務技術。師資方面,學校除專職教師外,還與榆林市文旅局合作,邀請行業管理者參與教學,提供政策解讀與案例分析。
學生實踐機會多樣,曾參與“榆林煤博會”接待工作、鎮北臺景區節慶活動策劃等項目。學校還與鄂爾多斯、延安等地旅游企業建立跨區域合作,拓展學生就業渠道。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方向涵蓋導游、會展策劃、景區運營等多個領域。
榆林林業職業技術學校
榆林林業職業技術學校依托林業資源背景,開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重點培養生態旅游方向人才。專業課程設置突出自然教育與可持續旅游理念,包括森林景區管理、生態導游實務、戶外拓展訓練等特色內容,同時開設植物識別、環境保護等輔助課程,強化學生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意識。
學校擁有模擬生態景區實訓基地,復現陜北典型地貌景觀,供學生演練導游講解、活動策劃等技能。教師團隊由林業院校背景的專業教師和景區一線工作者組成,定期帶領學生前往紅堿淖、統萬城遺址等地開展野外教學,積累實際案例經驗。
學校注重技能認證教育,組織學生考取生態旅游向導、戶外領隊等資格證書。校企合作方面,與榆林治沙展覽館、國家級森林公園合作開展研學旅游項目開發,部分學生畢業后進入生態旅游機構或自然保護區工作。
神木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神木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是榆林地區規模較大的公辦中職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市級重點建設專業。學校強調服務標準化與創新意識培養,課程體系涵蓋旅游英語、智慧旅游技術應用、旅游電子商務等前沿內容,同時開設陜北民歌、民間手工藝體驗等地域文化課程,增強學生綜合服務能力。
學校建有省級旅游服務實訓基地,配備全流程模擬旅行社、智慧景區管理系統等設施,并與神木市文旅集團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教師團隊多次在省級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專業帶頭人參與編寫陜西北線旅游導游詞手冊,融入實際教學。
學生實踐成果顯著,曾承擔陜西省運動會接待服務工作,參與“石峁遺址”文化推廣項目策劃。學校還與西安、包頭等地旅游企業建立輸送協議,近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學生通過單招考試進入高職院校繼續深造。
靖邊縣職業教育中心
靖邊縣職業教育中心是榆林南部地區重要的中職教育基地,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聚焦鄉村旅游與文化遺產保護方向。課程設置包含鄉村民宿運營、非遺旅游產品開發、攝影與短視頻制作等實用內容,緊密結合靖邊丹霞地貌、統萬城等文旅資源,開展項目制教學。
學校實訓條件完善,建有仿古驛站主題實訓場館,還原古代商旅服務場景,同時配備新媒體營銷實訓室,教授旅游宣傳素材制作技術。師資隊伍中包括省級非遺傳承人、文化旅游領域創業導師,通過工作坊形式傳授實操技能。
學生多次在市級技能競賽中獲得“鄉村旅游策劃”獎項,并參與靖邊縣“旅游扶貧”項目,協助設計農家樂體驗路線。學校與本地A級景區、文化館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畢業生可選擇在縣域文旅單位就業,或通過職業教育高考升入對口高職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