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讀空乘專業,畢業后能干什么工作?針對這一問題,相信大部分同學以及學生家長都知道以后可以當空乘,但是要求很高,可能很多同學不一定有機會成為一名空乘,想要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工作可以做,其實空乘專業畢業后可以從事的工作非常做,像高星級酒店服務、旅游服務、游輪高鐵服務、地勤服務、政府公職單位都是可以的。而且就隨便進入某一個行業,空乘專業畢業生也具有先天優勢,只要不是專業性超級強的行業,空乘專業學生都更具有優勢的,下面是黔西南所有開設有航空服務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同學們可以看一下文章,對這些學校做一個初步了解,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報考。

航空服務專業前景怎么樣?
空中乘務專業的職業前景相對來說比較熱門,該專業畢業后,主要從事民航中的乘務員、安全員、地勤等相關工作。
目前我國對空中乘務專業的人才需求接近50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航空人才都將處于短缺狀態人才缺,相比于其他行業,民航業的人才引進是相對獨立,甚至閉塞,這也是造成人才緊缺現象的重要原因。
根據國家以及各個航空公司的發展規劃,各航空公司的機隊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在未來的10年內,航空運輸企業對服務等各類人才需求總量將繼續呈現穩步增長的勢頭。
空乘專業招生(身體)條件
身高與體重:空乘專業對身高有明確要求,女生在160cm至175cm之間,男生在172cm至185cm之間。
體重方面要求考生保持健康的體態,避免過胖或過瘦。部分院校會根據身高制定體重范圍,如身高-110±10%作為參考標準。
視力:雙眼矯正視力需達到一定標準,通常要求不低于0.5,無色盲、色弱、斜視等視力問題。部分院?;蚝娇展究赡芤蟾叩囊暳藴?,如矯正視力0.8以上。
健康狀況:考生需身體健康,無心臟病、高血壓、哮喘病史、精神病史等慢性疾病,能夠適應高空飛行環境。同時,裸露部位無明顯疤痕、紋身,無久治不愈的皮膚病,如頭癬、濕疹等。
體態與步態:考生需五官端正,身體勻稱,無明顯“O”型或“X”型腿,行走時無明顯內外八字步。
黔西南航空專業學校有哪些
黔西南州民族職業技術學校中職部
黔西南州民族職業技術學校中職部是黔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公辦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學校航空服務專業開設于2022年,旨在培養具備民航服務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該專業依托校企合作模式,與國內多家航空公司及機場建立合作關系,開設民航概論、客艙服務、民航安全與應急處理等核心課程,同時強化英語口語、禮儀形體等實訓環節。學校配備模擬機艙、安檢設備、票務操作系統等先進實訓設施,學生可參與真實崗位體驗。
師資方面,專業教師團隊由航空企業資深培訓師和具備民航從業背景的雙師型教師組成,確保教學與行業需求接軌。學生畢業后主要就業方向包括空中乘務、地勤服務、機場安檢等崗位,部分優秀學生通過高職單招進入大專院校深造。學校注重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畢業生可考取民航安檢員、客運員等資格證書,近年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
興義市航程職業技術學校
興義市航程職業技術學校是經黔西南州教育局批準設立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航空服務專業為該校特色專業,于2023年正式招生。專業定位為培養航空地面服務和高鐵乘務方向的技術人才,課程設置涵蓋民航法規、航空票務、旅客心理學、職業形象設計等內容。學校與貴陽龍洞堡機場、興義萬峰林機場簽訂實踐基地協議,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機場引導、值機服務等崗位實習。
學校投入800余萬元建設航空服務實訓中心,包含1:1模擬候機廳、動態艙門訓練器等設備,并引入航空服務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專業實施“軍事化+禮儀化”管理模式,強化學生紀律意識和抗壓能力。2024年起,該專業與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開展“3+2”中高職貫通培養,為學生提供學歷晉升通道,畢業生對口就業企業包括海南航空、成都航空等區域性航司。
黔西南州藍天技工學校
黔西南州藍天技工學校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管的技工院校,2024年新增航空服務專業。該專業聚焦無人機應用與航空器維修輔助方向,創新開設無人機操控、航材管理、航空物流等特色課程,填補了區域航空產業鏈中技能型崗位的人才缺口。學校建有無人機裝配實訓室、飛行模擬室,并與黔西南州通用航空基地聯合開展低空服務項目實踐教學。
專業教學團隊包含2名持有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認證的無人機教練員,實施“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學生可參與航拍攝影、農業植保等真實項目。畢業生可獲得無人機駕駛員視距內執照(CAAC),就業領域覆蓋民用無人機操作、航空器材檢測、機場設備維護等新興崗位,成為貴州省首個培養無人機領域技術人才的中職院校。
貞豐縣同舟職業高級中學
貞豐縣同舟職業高級中學作為省級重點職高,于2025年新增航空服務專業,重點打造民族特色航空服務人才培養基地。課程體系融入布依族文化元素,開設少數民族語言服務、民族文化傳播等選修模塊,強調服務西南民族地區支線機場的特色能力培養。學校與貴州機場集團合作開發《支線機場服務實務》校本教材,系統訓練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特色旅客接待等專項技能。
實訓條件上,學校獲省民委專項資金支持建設多民族文化候機廳實訓室,配備少數民族服飾展示區、民族語言廣播系統等特色場景。專業實施“雙語雙師”教學模式,聘請黔西南州民族研究所專家參與課程開發,畢業生既可從事常規航空服務崗位,也可在民族文化主題航班、特色旅游包機等領域發揮優勢,形成差異化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