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計算機應用中專學校排名榜名單,排名靠前的中專學校:藍山縣職業中專學校、江華瑤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衡陽職業中等專業學?!?、永州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漣源工貿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長沙現代商貿中等職業學校、長沙環球職業中專學校等中專學校。

湖南計算機應用中專學校排名榜
排名 | 學校名稱 |
1 | 藍山縣職業中專學校 |
2 | 江華瑤族自治縣職業中專學校 |
3 | 衡陽職業中等專業學?!?/td> |
4 | 永州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5 | 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 |
6 | 漣源工貿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7 | 長沙現代商貿中等職業學校 |
8 | 長沙環球職業中專學校 |
注:以上表格內學校排名不分先后,數據來源于網絡
1、衡陽職業中等專業學?!?/strong>
衡陽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是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學校,前身為衡陽師專附中,1996年,經衡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改建為示范性職業中專學校,1999年被定為湖南省示范性職業學校,2000年晉升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0年榮獲首批中職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
衡陽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在湘江之濱,毗鄰衡陽師院,校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建筑典雅,環境優美。學校占地面積116﹒5畝,分南、北、東三個校區,總建筑面積5萬余平方米。教學設施先進,擁有60多個設備一流、功能齊全的實習實訓場所。其中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為中央財政部、教育部支持的實訓基地,為衡陽市示范性實訓基地。學校充分利用校內現有實訓實習條件,有效地組織和推進了實訓實習工作。同時積極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現已建立25家校外實訓基地,涵蓋學校開設的各個專業。學生參加省市專業技能比武連續六屆位居衡陽市第一,90%以上學生畢業時持有"四證"(畢業證、職業資格證、英語等級證或計算機等級證、普通話證)。學校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廣泛開展"訂單培養",立足衡陽,面向全國,先后與衡陽華天大酒店、康佳、TCL、志高、精誠科技等30余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學生就業率100%,企業滿意率98%。
衡陽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師資力量
學校領導班子懂科學、善管理、敢開拓、會經營,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隊伍。校長劉宇系"全國模范教師",并受到了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F有教職工215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講師49人,講師83人。2005年5月,周璠老師榮獲"湖南省先進工作者",2006年徐燁老師獲湖南省首屆"雙師型"教師榮譽稱號,其它獲各級獎勵的180多人次。近三年,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比武中獲獎65人次,教師論文在省以上刊物發表25篇,獲獎151篇,其中《"四課一體"教學實驗研究》獲湖南省"九五"優秀課題三等獎。今年,學校申報了國家級課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工作現狀的調研》的研究。
2、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
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2003年被評為“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單位”,校長劉迪凡在全國經驗交流會上作了題為《搞好創業教育,為農民脫貧致富服務》的典型發言;2009年學校榮獲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辦學條件
學校各專業校內實訓場地面積22644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810萬元。共設實訓室34間,校內實訓基地6個,工位2900個,儀器設備3991臺套,其中大型專用儀器設備397臺套。實驗實訓設備數量、質量和工位數能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師資力量學校共有教職工298人,其中外聘兼職教師30人。專任教師237人,實訓指導教師12人。“雙師型”教師11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業資格證的教師44人,具有一年以上在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的教師22人,考核合格、具有豐富教學經驗且任教本專業的中、高級教師52人。其中研究生學歷5人,本科學歷205人,本科以上學歷210人。學?,F有在校學生4683人,其中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學生1503人,頂崗實習學生1210人,學校占地、建筑、運動場地等可滿足教育教學和生活運動等功能需求,符合國家相關設施標準和管理規定。
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辦學成績
“學校+基地+企業”的育人特色。學校將實訓基地作為校企合作的重要紐帶和主要場所,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交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向崗位技能的提升。近三年中,訂單培養比例達到60%,畢業生就業率達98%。立足“三農”的服務特色。學校對接安化黑茶等地方優勢產業調整專業結構,著眼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技術人才,創建全省最大的農職類專業實訓基地、面積5000畝的天花山綜合開發場,開展技術服務與社會培訓,闖出了一條提高農民素質、服務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規范高效的管理特色。學校構建了“校級領導+中層干部+教職工+學生”的四維管理體系,完善以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社會企業監督制度為核心的約束機制,創新 “以職業資格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指標”的師生考評體系和激勵機制,教育管理規范高效,推動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財務管理嚴格。學校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堅持實施《學校經費預決算制度》、《大宗物資采購招投標制度》、《財務公開制度》、“一支筆審批”制度、聯簽會審制度,量入為出,厲行節約,杜絕了亂收費、亂開支,在上級部門組織的財務檢查中未發現違規違紀現象。學生資助公開。學校成立“國家助學金管理辦公室”,由紀檢監察員夏毓靈擔任辦公室主任,紀檢監察室、總務處、教導處各派一名教師為成員,嚴格執行國家助學金資助政策,規范資助對象登記、審核、公示及助學金發放等相關程序,健全資料歸檔制度,監管措施得力,確保了助學金發放的公開、透明、到位;學校團委、學生工作處建立了貧困學生檔案和《貧困生救助制度》,設立了獎學基金與助學基金,積極爭取中國移動“動感地帶助學金”、株洲經促會助學金等社會捐資,確保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