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開設中餐烹飪專業的中職學校名單有: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畢節市農業學校、安順民族職業技術學校、貴陽女子職業學校、銅仁交通學校、貴州商業學校、盤縣職業技術學校、獨山中等職業學校、貴陽白云區職業技術學校等中職學校。

一、貴州開設中餐烹飪專業的中職學校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學校名稱 | 學校地址 |
1 | 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 | 畢節市五里坪 |
2 | 畢節市農業學校 | 畢節市流倉橋辦事處 |
3 | 安順民族職業技術學校 | 安順市鎮寧縣東大街開發區276號 |
4 | 貴陽女子職業學校 | 貴州省百花大道貴陽馨鴻賓館南側正東方向58米 |
5 | 銅仁交通學校 |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茶店街道辦事處塘邊村 |
6 | 貴州商業學校 | 貴陽市花果園沙坡路124號 |
7 | 盤縣職業技術學校 | 盤縣紅果鎮干溝橋 |
8 | 獨山中等職業學校 | 獨山縣百泉鎮獨山大學城(西校區) |
9 | 貴陽白云區職業技術學校 | 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金園路18號 |
二、貴州開設中餐烹飪專業的中職學校簡介
1、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
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簡介
貴州省畢節市職業技術高級中學(簡稱畢節職中)始建于1979年,原為畢節縣第五完全中學,1988年改辦為職業中學,2001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職業學校,2010年批準創建的貴州省首批“省級示范性職業學校”,深圳第一職教集團會員學校,“千鄉萬才”貴州省唯一會員學校。
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辦學規模
畢節職業中學2002年學校被確定為“畢節市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2004年被確定為“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同年成為“千鄉萬才”會員學校;2005年被確定為“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 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 培訓”縣級教學點和“畢節市煤礦職工”培訓基地;2008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縣級職教中心”項目學校。
畢節職業技術高級中學辦學榮譽
學校于1985年被團中央授予“活躍的中學生活”先進學校;1992年被團中央授予“合格鄉校”稱號;1997年被評為畢節地區“德育先進學校”,1998年被市綜治辦評為“社會安定綜合治理達標單位”;2005年被評為畢節市“德育先進學校”;2006年被省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農業廳、扶貧開發辦等七部門聯合表彰為“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1998年、1999年在地區職業教育督導評估中,分別被評為“第一”和“優秀”。
2、畢節市農業學校
畢節市農業學校簡介畢節市農業學校始建于1956年4月,是畢節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農牧中等職業學校,貴州省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校50年來,學校始終不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畢節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目標要求,堅持“開門、開放、開發”辦學,重心下移,積極為“三農”服務,在城鄉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東西部聯合辦學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績,形成了以中等職教為基礎,勞動力培訓轉移和新型農民技術培訓為一體、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并重的辦學新格局,累計為畢節地區及省內其他專州共培養了1.65萬名各級各類技術及管理人才,學校連續幾年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分別獲貴州省“精神文明單位”、“勞動力轉移培訓先進單位”、“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治安創模先進單位”及“全區紅旗團委”“優秀函授站”等多項榮譽稱號。2006年榮獲團中央、農業部、教育部、科技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民進中央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
學?,F有教職工156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9人,專任教師93人?,F有高講22人,講師及相當職務34人,助講以下教師35人。
畢節市農業學校占地面積
學校占地140余畝,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體育場地等建筑面積32177㎡?,F在校各類學生2128人,設有畜牧獸醫、農業綜合技術、煙草技術及管理、計算機應用與維護、電腦文秘5個中職專業;三年制普通大專設有畜牧獸醫、設施農業技術、藥用植物栽培與加工3個涉農專業。成人教育設動物醫學、農學、土地資源與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林學、法學、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配套建立專業實驗室22個,多媒體教室3個,電化教學教室23個,校內實習基地8個,校外實習基地12個。學校信息、體育、衛生、安全、后勤保障等服務設施設備完善、為培養“一專多能”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實行多層次、多渠道辦學,形成了以中職教育為基礎,大專和中學為兩翼,培訓轉移為一體的辦學格局。與西南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省電大、畢節學院聯合辦學,開展成人和普通大專教育,與山東、福建、深圳開展中職教育聯合辦學,具有穩定的就業網絡,為畢業生提供多種就業渠道,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我校嚴格按國家教育部門頒發的教育大綱和教學方案,貫徹“以德治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方略,樹立“愛國勤奮、誠信敬業、求實創新”的辦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就業為導向,注重學生操作技能和創新精神培養,為學生提供升學良機,開辟就業坦途。
畢節地區農業學校坐落在貴州省畢節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干、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贊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3、安順民族職業技術學校
安順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簡介安順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始建于1976年,原名鎮寧民族師范,是安順市直屬正縣級教育事業單位。198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全省八 所優先發展的民族師范學校之一,1997年經省人民政府評估認定為辦學條件與辦學質量“雙合格”學校。先后被認定為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安順市全 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考試中心、貴州省教育干部培訓基地、安順市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地、貴州省語言文字示范學校、貴州省安順市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點。 2005年,經上級部門批準,獲得“安順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資格。建校36年來,秉承“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理念,為 安順市基礎教育培養了8000余名合格師資,培訓各類人才3.2萬人次,為安順市的經濟建設,特別是轄區內的民族地區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學校地處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緊鄰鎮勝高速公路,距安順市區25公里,距黃果樹大瀑布15公里,距龍宮風景區僅10公里,交通極為便利。作為安順市現存 唯一一所市屬中等職業學校,它有著優美的育人環境,背靠巍峨挺拔的鎮寧山,斜依蒼翠蔥郁的青龍山,與幽逸奇趣的犀牛洞隔溪相望,校內小溪潺潺,綠樹成蔭, 建筑錯落有致,被原國家教委領導譽為“盆景學校”,音樂樓還享有“小布達拉宮”的美稱。
安順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力量
學校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F擁有價值1000余萬元的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6萬余冊,閱覽室有上百種優秀期刊可供學生借閱,覆蓋整個校區的計 算機網絡,實現了教育資源的互通與共享。目前,學校有40余個教學班,特別開設有少數民族幼兒雙語師資班,在校學生3180人,少數民族學生占 36.4%。開辦有學前教育、旅游、計算機三個專業群,與省內外兄弟學校聯辦有學前教育???,電子與信息技術、會計電算化、數控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制 造、機械制造與控制、汽車制造與維修等10余個專業。專任教師90人,高級職稱25人,中級職稱38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22人分別參加華東師范大 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師資力量雄厚。
2008年以來,學校抓住機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制定和實施了三年發展規劃。在安順總體經濟狀況較為困難,財政沒有 投入的情況下,學校不等不靠,積極創造條件落實規劃,并于2009年通過評估成為“貴州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兩年多來,投資3000萬元,建成學生公寓 1幢,學生食堂1幢,學生實訓大樓1幢,并已投入使用。新樓宇寬敞整潔,規劃有序,設施先進,管理規范,辦學面貌有了較大改善。
2011年,學校又以“BT”模式引資4300萬元進行二期工程建設,將建成運動場一個,70個教室的教學大樓一幢、容納2000人的學生宿舍一幢,項目正在建設之中,擬于2012年內完工。目前,學校占地175畝,總建筑面積達68800平方米。
隨著國發2號和黔黨發15號文件對貴州特別是對安順的政策支持逐步到位,下一步,我校擬投入1.83億元,進一步完善辦學設施,打造成在校生6000人,有500名教職工的大型國家級示范學校。
多年來,我校一直采取上掛下靠橫連等方式開展聯合辦學,與江蘇省經貿技師學院、貴州省物資學校、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貴州省電子工業學校、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市旅游學校等省內外兄弟學校聯合開辦工科類、管理類專業,擴展了專業選擇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