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科學專業發展前景
該專業學生畢業后,除少數人進入研究生層次繼續深造之外,大多數人進入各級環境理論研究機構和生產部門擔當研究或咨詢人員。在大氣、海洋、交通、工業、農業、醫學、軍事等領域均有廣泛分布,在對污染治理、環境規劃、人口問題等重大課題上發揮骨干作用。其工作性質涉及學科體系的理論研究、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等方面。
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近二三十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它幾乎與自然、社會的一切學科有聯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更加密不可分,故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相當廣泛。我國處于經濟政治改革的轉型時期,社會生產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其中涉及到節約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與環境問題掛鉤??沙掷m發展戰略計劃作為國家基本國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環境科學的相應發展,故國家加強了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論方面的許多項目被列為重點研究項目。國家對該專業畢業生采取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原則,從現狀來看,不論選擇從事環境理論研究和在生產部門從業,都是很不錯的,收入中等,并隨工作單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該專業高層次人才會有相當豐厚的待遇,并且從整個環境事業來看,從業人員的收入正在日漸提高。
二、環境科學專業開設課程
主干學科:環境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科學、環境人文社會科學。
核心知識領域:環境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學、環境影響評價、環 境管理學、環境法學、環境經濟學、環境規劃學。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環境問題(48學時)、環境科學(64學時)、環境工程學 (64學時)、環境管理學(64學時)、環境化學(48學時)、環境監測(48學時)、環境數據分析方法 (32學時)、環境經濟學(48學時)、環境法學(32學時)、環境規劃學(32學時)、環境與發展(32 學時)。
示例二(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環境化學(32學時)、環境監測(40學時)、環境生物學 (32學時)、環境工程原理(40學時)、環境規劃與管理(64學時)、環境影響評價(48學時)、水污 染控制工程(56學時)、環境學(32學時)。
示例三(按每16學時折合1學分):環境學基礎(24學時)、環境地學基礎(48學時)、環境微 生物學(48學時)、環境分析化學(64學時)、環境生物學(48學時)、環境監測(56學時)、環境工 程學(64學時)、環境規劃學(32學時)、環境管理學(48學時)、資源與環境經濟學(32學時)、環 境系統分析(48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環境學實習、環境地學實習、環境監測實習、環境污染控制實習、環境 管理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環境化學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環境生物實驗、環境工程實驗、環境物理實 驗等。
修業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三、環境科學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環境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科學和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基礎知 識,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企業與科研單位從事環境保護及相關領域 工作以及繼續深造的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環境科學專業技能的 基本訓練,培養系統地識別、分析與解決環境問題的素質和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了解環境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科學與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前沿;
2.掌握全面扎實的環境科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環境科學專業實驗的基本技能;
4.具有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分析與解決環境問題的素質;
5.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思維能力。